《鬥陣寫作俱樂部》
Consider This: Moments in My Writing Life after Which Everything Was Different
作者: 恰克.帕拉尼克 ( Chuck Palahniuk )
-
譯者: 黃鴻硯
-
出版社:麥田
-
出版日期:2021/07/03
目錄
作者的話
前言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一、質地
質地:三種溝通樣式
敘述:一個男人走進酒吧
指示:走進酒吧
感嘆(狀聲詞):唉
敘述,偶爾加上指示,並穿插一些音效或感嘆,我們就是這麼說話的。
-
質地:混合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人稱觀點
-
質地:大聲音vs小聲音 小聲音=描述/大聲音=評論 小聲音=事實/大聲音=意義、角色對事件的主觀解讀eg.星艦迷航記的艦長日誌、欲望城市女主角用筆電寫專欄
「奶油男透過男性說教自稱心碎」實在吊不到什麼人胃口了。
一段一段地切換大聲音能暗示時間的流逝,也可以作為場景之間的緩衝。 -
質地:配屬語(他說、他問) 1、避免使讀者產生混淆 2、兩個音符間的沉默、戲劇性停頓 3、將身體動作當作一種配屬語使用(強化或顛覆說話內容)
姿勢>語言eg.最後的晚餐畫作 -
質地:無話可說時你會說什麼? eg.鬥陣俱樂部規則的複述、郝思嘉「我明天再想想」
-
質地:如何使時間經過 報時、列出行動、「蒙太奇」(描述時保持文章的簡短,然後將它們壓縮在一塊)、在兩個角色之間轉切、在大聲音和小聲音之間切換、空行(寫作者的損友)。
-
質地:清單 eg.大亨小傳第四章賓客名單
-
質地:透過反覆來描寫一種社會模式 在故事發明儀式、反覆。
-
質地:轉述vs引用 將角色的對白放進引號中,角色就會更具現實感。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二、建立你的權威性
-
權威性:權威性發言
-
權威性:死去的父或母
-
權威性:小細節要弄對
-
權威性:陳腔濫調的權威性
-
權威性:你的說故事脈絡
-
權威性:從非小說形式剽竊權威性
-
權威性:別管討不討喜了吧
-
權威性:在敘事觀點之內寫作
-
權威性:迎合你媒介的強項
-
權威性:如何處理不可能性
-
權威性:推翻讀者預期
-
權威性:推翻我的預期
-
權威性:隱藏「我」
-
權威性:一個角色的知識體系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-
權威性:運用身體感知來創造真實感
-
權威性:「布克兄弟」早餐
-
權威性:堅守你的原型
-
權威性:出些錯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三、緊張感 「成就好小說的,是好問題,而不是聰明的解答。」 一個元素建立緊張感,另一個元素削減它。
-
緊張感:故事中的垂直線vs水平線 水平線:一連串情節點(PLOT POINT)。垂直線:故事進行過程中增加的情感、物理、心理面的緊張感。
緊張感:鐘vs槍 「你的鐘呢?」:任何限制故事長度、逼它在指定時間結束的事物。 「你的槍呢?」:你早早介紹然後藏匿起來,希望讀者遺忘的東西。
-
緊張感:使用非傳統連接詞
-
緊張感:回收你的物件 讀者辨視出原本看似已遺失的物件,會非常振奮。
-
緊張感:避免網球賽般來回的對話 運用含糊推託的對話或不順暢的溝通,不斷去增加故事的緊張感。 娥蘇拉:「在你帶來更大的威脅之前,永遠不要排除掉原有的威脅。」
-
緊張感:不要用對話推進故事情節 太廉價、太懶惰了。
-
緊張感:別寫主旨句
-
緊張感:別寫夢
-
緊張感:避免「是」、「有」、「想」形式的動詞
-
緊張感:第二幕公路旅行
-
緊張感:幽默或喜悅作為一種緩和
-
緊張感:探討無法判定之事
-
緊張感:陷入瘋狂的故事
-
緊張感:運用否認創造懸疑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四、過程
-
過程:我的方法
-
過程:群眾散播
-
過程:我在廚房餐桌拿到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
-
過程:作為爛藝術家的好作家
-
過程:寫作者作為表演者
-
過程:透過想像力學習
-
過程:打造你的基礎建設
-
過程:公開朗讀
-
過程:盜版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五、賣書給美國人的幾個不敗策略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六、那何必寫?
-
何必寫?治療 先寫一些無力解決的事情就行了。
-
何必寫?駕馭你的心猿
-
何必寫?看似小的大事 拯救河狸的是流行風潮的改變。 虛構作品可以提讀者新的存活方式,給他們新的目標和價值觀。
-
何必寫?看似大的大事 Tom:「你要寫一個分水嶺時刻,過了之後一切都會改變的時刻。」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七、書單
-
書單:虛構文學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-
書單:非虛構文學
+ 又一張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
八、檢修你的小說
+ 打書巡迴途中寄出的明信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