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末永 幸歩:《商界菁英搶著上的六堂藝術課:30幅全彩名畫╳6大關鍵字╳6大習作,扭轉框架限制,建立觀點,快速判斷,精準決策》

原書名:「自分だけの答え」が見つかる13歳からのアート思考

譯者: 歐兆苓

出版社:三采

出版日期:2022/02/18

 

螢幕擷取畫面 (1722).png

CH.0 構成藝術思考的三要素

●藝術植物:

1.表現之花

2.興趣種子

3.探究之根

==>在時間和空間上,占據這株植物最多的,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現之花,而是不曾露出地面的探究之根。

●藝術植物的一切都始於興趣種子

●藝術家≠花匠

●藝術思考是根據自己內心的興趣,用獨到的觀點洞察世界,以自己的方法持續探究的行為。

●數學追求的是太陽,藝術追求的是雲。

●美術這門課之根本目的,是要讓學生養成「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=雲)的能力」。

●VUCA時代:易變性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複雜性(complexity)、模糊性(ambiguity

●藝術家在把作品實際呈現在眾人面前的過程當中,會做以下三件事:

  ① 用獨到的觀點洞察世界。

  ② 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
  ③ 從答案衍生出新的疑問。

 

 

CH.1

●輸出鑑賞:看著作品,把你的發現和感想說出來就可以了。

 

CH.2

●畢卡索:現實取決於你對事物的觀察。

●古埃及人用最能突顯特徵的方向組合每一個部位,創造永垂不朽的完美人體。

●縱觀歷史長流,畫出眼睛所見的世界絕對稱不上是主流思維。

 

CH.3

●為什麼這麼想/對此怎麼想

對主觀感受==>提出發現到的事實

對事實==>提出自己的意見

●鑑賞方法

1.與背景的互動

2.與作品的互動

我們在接觸作品的背景知識時,絕對不能忘記與它互動。

 

CH.4

●《噴泉》無非是一件把表現之花縮到最小,把探究之根放到最大的作品。

 

CH.5

●不是因為他用的畫法很稀奇,而是因為他透過這種畫法,創造出獨創的答案。

●《第1A號》為藝術卸下反映圖像的職責,從此繪畫終於能夠只是單純的物質了。

 

CH.6

●:「如果想了解安迪.沃荷這個人,請看我和我的作品的表面就好,這些就是全部了,背面什麼也沒有。」

●既然定義何為藝術的明確框架已經消失,什麼東西該被納入『藝術聖域』就不再是討論的重點了。

●藝術框架的消失並不等於藝術的消失。

 

EPILOGUE

-興趣種子:沉睡在內心深處的興趣、好奇心、疑問

-探究之根: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探究的過程

-表現之花:在過程中誕生的屬於你自己的答案

●宮布利希:「其實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藝術,有的只是藝術家。」

●喜愛你正在做的事

●賈伯斯:連接

 

  ★二十世紀藝術史的6大擊破

  CLASS 1 馬諦斯《綠條紋的馬諦斯夫人》✕畫如所見

  CLASS 2 畢卡索《亞維農的少女》✕基於遠近法的觀點

  CLASS 3 康丁斯基《構成第七號》✕描繪具象物

  CLASS 4 杜象《噴泉》✕藝術=視覺藝術

  CLASS 5 波洛克《第1A號》✕反映圖像的職責

  CLASS 6 安迪沃荷《布里洛盒》✕藝術框架

FD1R5OIaIAIxYxN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orqios 的頭像
    Qorqios

    Qorqios的部落格

    Qorq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